8月1日,港股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戏剧:稳定币概念股集体崩盘,而英诺赛科却凭借与英伟达的合作,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行情,单日涨幅高达30.2%,市值暴增40亿港元。这一天,香港股市如同一个喧嚣的菜市场,芯片股被疯狂抢购,而稳定币概念股则被投资者如烂白菜般抛售,散户们在一片混乱中迷失方向,难以分辨机遇与陷阱。
这场股市大戏的序幕,源于近期港股稳定币概念的监管收紧。年初,耀才证券因客户资产分隔不达标被查,预示着监管风暴的来临。如今,监管细则正式落地,许多公司此前靠炒作预期、蹭名头维持的“稳定币”概念,再也无法掩盖其业务空虚的短板,市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些“伪创新”的摒弃。投资者原以为可以借监管套利,结果却发现套利窗口彻底关闭,资金迅速从这些概念股中撤离,耀才证券当日暴跌19%,成交额仅1.2亿港元,换手率低至0.8%,资金链几近断裂,充分展现了市场对这类公司的厌恶情绪。
与稳定币概念股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诺赛科的惊艳表现。英伟达官网更新的合作名单中,英诺赛科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公司入选其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,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,瞬间点燃了市场热情。在全球AI芯片供应链紧张,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,英诺赛科获得英伟达的认可,无疑是对其技术实力的极大肯定,也暗示着某种程度的产业链妥协。
展开剩余72%英诺赛科的氮化镓芯片,正是800V快充架构的核心部件,体积小、效率高,是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。英伟达此举,不仅是认可了中国芯片技术的进步,也为在制裁环境下寻求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 市场将此解读为超级利好,资金如潮水般涌入,新能源、半导体、消费电子板块全线走强,英诺赛科成为了资金避险的港湾。
然而,冷静分析之下,英诺赛科去年营收仅3.2亿港元,净利润亏损4.8亿港元,市盈率为负数。百亿市值是否与其基本面相符?合作能否转化为实际订单?订单能否最终带来利润?这些疑问都悬而未决。这更像是一场由情绪主导的短线狂欢,资金在追逐热点、博弈风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与A股当年“元宇宙”概念的疯狂炒作如出一辙,最终可能导致散户被深套。
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%,但券商分析师们却依然唱多,中信证券强调业绩是短线看点,平安证券(香港)和华泰证券则分别看好中长期走势和港股估值性价比。这些话语中充满了保守和试探,其背后更可能隐藏着机构的利益诉求——高位出货。
事实上,港股市场的真正风险在于流动性不足。今年南下资金净流入仅500亿港元,远低于去年水平;外资更是在6月份净流出300亿港元。市场缺乏的不是信心,而是真金白银。机构喊乐观,其实是想高价卖出股票;强调关注业绩,背后则是继续讲故事,拉高出货,市场“存量博弈”愈演愈烈。
港股生态已发生改变,今天炒作芯片,明天可能转向新能源;早上追捧监管概念,下午可能就割肉离场。散户赚钱的难度远超以往。真正能穿越周期的,仍然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、稳定订单和良好业绩的公司。在稳定币领域,只有像蚂蚁、腾讯这样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完善合规体系的巨头,才更有可能获得牌照。
英诺赛科的暴涨,本质上是国产替代和硬科技主线的胜利。美国越封锁,中国越要自主创新,市场资金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。但翻倍的妖股风险极高,低位的龙头公司反而更有性价比。对于散户而言,长期投资,关注估值、盈利和回报等硬指标,避免追涨杀跌,才是规避风险,获得稳定收益的关键。
8月1日的港股,如同照妖镜一般,监管落地带来恐慌,硬科技崛起带来狂热。最终被淘汰的是那些“伪创新”,留下的将是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企业。未来,监管将持续加强,硬科技将持续崛起,市场分化将日益加剧。港股这场冰火两重天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市场机遇与陷阱并存,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明辨方向,选择值得下注的标的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永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